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尽相同,有的人平坦,有的人崎岖。而当这些崎岖路上衍生出问题时,社会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。有一种,就是将叛逆的少年送到封闭式学校,让他们在这里「安住」。
安徽芜湖叛逆少年封闭式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。曾经走南闯北的他们,现在囚禁在校园内,接受着更为专业的矫正。在学校的四周,用钢筋水泥围起的高墙,防止学生逃脱,即便如此,学校内也时常有学生试图逃脱。
封闭式改造,就是要将学生彻底禁锢在学校开始进行矫正。这个封闭式教育,有调整生物钟的方法,也有紧密的管控管理。但过程并不轻松。
早上,是吵醒学生的贴身教师,晚上,是确认学生的身体数分钟一次的值班人员。甚至是每日一个固定时间和地点约谈和关注,详情有多细节,需要看学生的情况而定。
封闭式学校,理应为少年们的人生启示书,让他们早早地认知到自己的错误,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。生活的细节中,也有许多改变,而这些都是少年们从殖民到成功进行转化的重要力量。
在学校里,他们学习着文化、信仰、技能,同时,也正视了自我的问题。产生改变的那一天,也许并不会在用餐规矩打破时。而真正让小孩明白自己需要变革的时刻,只有在他们能够顶天立地地跟自己说出“我想改变”的时候。这时,封闭与否,也许只是一枚锦上添花的教育点。
毕竟,所有的少年都在成长,有愿意改变的,有固执己见的,而哪一种才是“真正的自我”,也许只有通过封闭之后,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在安徽芜湖这所封闭式学校内,每天的生活基本被统一的活动、规定和信仰所铺垫,且随着的是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。
不难想象,这所学校也经历了不少的波折。不只顽劣的少年,学校、家长、教师也经常为了方案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闹得不可开交。如此复杂的群体关系,也许要解决问题,也许需要调换沟通姿态和方式。
如果用身份去看待彼此,那么每一个人都会戴上一层面具。尤其在这个封闭的学校内,学校代表着管理者的意志,教师代表着管理一班孩子的力量,而家长,则是现实社会中对爱孩子的表达。
然而,角色的引导下,能否真正解决问题?也许需要更多的如同家长与孩子之间、朋友之间、恋人之间等人际之间的真诚交流与沟通。
要有同理心,要多思考孩子、学校和家属的立场和最终目标。所有人都有进步的可能性,只是过程需要一点时间。
春蕾花开,溪水在流,人的累赘与心灵的隔阂有时会消失在继续交流的背景中。对话与对抗的线,也许并不需要涉及到到你或我、要求B还是要求C这样的问题,更应该去关注对于正在成长的美好人生之路的共同点与理解。信任是通过沟通来建立的,当然,也要双方努力。